西贝的事情后劲儿挺大股票配资官方平台。
两岁的西兰花已经让大家震惊了,每年集采一次羊肉,又一次刷新了大家的认知。
这到底是供应链管理的创新,还是另有原因?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?
西贝门店负责人公开表示,他们的羊肉是每年集中采购一次,然后冷冻发往全国门店。
用他们的话说,“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,不像小店”。
这种年度集采模式在连锁餐饮行业确实不太常见。
毕竟大多数品牌对肉类食材都采取季度或月度、甚至每周分批次采购,配合高效的冷链配送,以保证新鲜度和库存周转效率。
对于这件事,网友们也是众说纷纭,有位疑似餐饮业内人士的网友猜测的最为合理。
这位网友的一大段话,中心意思就是,冻品尾货价格极低,与新鲜肉类相比,采购价可能要低50%以上。
说到冷冻肉,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不如新鲜肉好。
但实际上在专业餐饮领域,经过正确处理和保存的冷冻肉与新鲜肉在品质上差异并不大。
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价格差异。
对于餐饮企业来说,肉类食材的新鲜采购和冻品采购之间存在显著的价格差异。
这种差异因肉类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,新鲜猪肉与冻品价格差距约20%-40%,进口冻品猪肉价格更具优势。
冻品鸡肉多为国内大型养殖场提供,与新鲜鸡肉价差约15%-30%。
进口冻品牛肉,如来自澳大利亚、南美等地,与国产新鲜牛肉价差可达30%-50%,甚至更高。
国产新鲜羊肉与进口冻羊肉价差约20%-40%,即便是西贝宣称所采用的国产草原羊冻品,对比新鲜羊肉也有相当不错的价格优势。
特别是所谓的“尾货”,即接近保质期中点的产品,价格可能比新到冻品低很多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正常新羊腿价格可能是80元,但过了一半保质期的腿肉可能只要30元,差价超过50%。
这种价差对采购量巨大的餐饮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节约。
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肉类,来源各不相同。
新鲜肉类多以国产为主,尤其是猪肉、鸡肉和羊肉,基本来自国内养殖场。牛肉则有一定比例的进口新鲜产品。
冻品来源则更加多样化:猪肉冻品主要来自国内大型养殖企业,也有部分进口自欧盟、北美地区。
鸡肉冻品则以国内来源为主,如福建、山东等地的大型养殖基地。
牛肉冻品大量进口自澳大利亚、巴西、阿根廷等地,也有部分国产。
羊肉冻品国内和国外进口都有,国内主要来自内蒙古、新疆等牧区,进口则多来自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。
说到冻肉,很多人会想到“僵尸肉”这个词。
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,冷冻肉品并不是无限期保存的。
通常肉类在18℃的标准冷冻条件下保存期限为12-24个月,具体根据不同品类而定。
只要在保质期内且储存条件符合标准,冷冻肉是安全可靠的。
国家对于肉类产品的管控非常严格,严禁过期肉品流入市场。
所谓的“僵尸肉”通常指的是超过保质期或者储存条件不当的肉品,这类产品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。
那么,购买冻品尾货的折扣能不能覆盖冷库保存的成本呢?
这需要算一笔精细的经济账。
冷库运营成本不容小觑。包括库存资金成本、报废风险和高额的冷库运营成本。
分散的仓库分布也会进一步增加物流成本。
高库存不仅增加了资金占用,还牺牲了产品新鲜度。
对于食品企业来说,高库存和高缺货的成本都很可怕,一方面可能面临严苛的缺货罚款,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缺货而过度囤货又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。
但是,如果企业能够精确计算采购折扣与仓储成本之间的平衡点,这种年度集采模式确实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一次性大规模采购有利于在源头获得更好的价格谈判优势,锁定成本,规避全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。
同时,集中入库也简化了后续的库存管理工作量。
西贝一年一度的羊肉大采购,在连锁餐饮圈内确实算得上“长周期”。
它清晰地表明,在餐饮供应链领域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“标准答案”。
评价周期是否合理,关键在于它是否与品牌自身的基因和追求完美契合。
至于西贝的年度采买模式,究竟是为了节省成本还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,或许大家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判断。
虽然冻品羊肉没有违反国家的规定,但是却在消费者心中的天平上失去了一个重要筹码。
这一次,西贝输得真不冤。
参考资料
1.新浪新闻:《西贝门店负责人称羊肉每年集采一次,这个周期算长吗?》
2.湖北日报:《西贝餐饮:做好“一顿好饭”的本分》
3.掌阅:《1.4高成本又是如何产生的》
4.QQ新闻:《西贝门店负责人称羊肉每年集采一次,这个周期算长吗?连锁餐饮企业都这样采购吗?》
5.搜狐新闻:《供应商评分准入、原材料现场监测,西贝食安部门严守品质大门》
6.万方数据:《基于安全库存系数的一体化冷链库存价格协调》
7.新浪财经:《西贝门店负责人:羊肉每年一次集采冷冻发往全国,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》
8.中国知网:《具有Weibull生存死亡特征的冷链品库存补货定价策略研究》
9.搜狐新闻:《“几乎没人”!西贝客流断崖式减少,门店负责人:羊肉每年一次集采冷冻发往全国,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》
10.虎嗅:《西贝门店负责人:羊肉每年一次集采冷冻发往全国,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》
(小可 老A)
深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